学巴书馆 > 子心 > 一吻吃定你 | 上页 下页 |
三十 |
|
一个接近透明的雪白玉石,若要论其价值,肯定是无价之宝! “阿正没跟你说我为何到槟城来?”见她根本无心听他的话,项橡先抓开她正抓着坠子的一手,然后用另一手挑起她的下巴,让她收回注意力。 筱瑰对上他的眼,乖乖地摇头,“时间太紧迫了,他只说了些唠叨得要死的废话。” “听起来还真像是阿正会做的事。”项棣一笑。 “对了,你不是说裴正应该对我说些什么吗?” 项棣让她在他的双腿上坐定,“裴正奄跟你提过,关于我的家族,也就是我祖先的历史?” 筱瑰挪挪屁股,在他双腿上找到一个最舒适的位置,“该不是指曾经在朝廷当官的那一段吧?” 听她的语气好似不很在乎的模样,可项棣非但不生气,反倒觉得轻松了起来。 “听你的口气,好像不觉得这事有什么了不起?” 筱瑰嘿嘿地朝着他笑了几声,“是没什么了不起呀。” 她的话让项棣皱起眉心,但还没来得及板起脸孔,她就道出了她的理由。 “喂,当官的不见得都是忠良好人对吧?” 这句话让他的眉心拧得更紧,而她也只好加速将话说完,“你别皱眉,先听我把话说完吧!” 伸出双手,她轻轻地落在他的眉心,慢慢地向外推柔,试图推散他的纠结。 “我会说上述的话,是有我的道里的。第一、你不能否认古今中外所有当官的人之中,有不少坏人的论点,对吧?” 项棣没说话,看在她柔软双手努力按摩的服务下,他继续沉默地听着她的说明。 “第二、有个了不起的祖先,并不是什么好值得骄傲的事,若是子孙是个败类,祖先除了蒙羞之外,还应该向后世人致歉、忏悔,还有……” 筱瑰本想再往不说,但看项棣的神色已转缓,而且对她的滔滔不绝似乎有点不耐烦,于是将话题拉回到重点上。 “就这样,换你说吧,你不是想告诉我,关于你祖先的事?” 项棣扬高一眉,不得不称赞她的机灵聪慧,“关于永乐大典,你了解多少?” “你是指……永乐大典的成籍?广罗?内容?历史?还是……” 她的论文主题是撰写明史,也因此对于永乐大典有了不少了解,它可说是一部旷世著作,也可说是世上最早的百科全书,分类的细密、资料搜罗之完整浩博,可谓难得一见。 “它的由来。”项棣接了她的话,让她不用费心再猜。 “原来是由来。”筱瑰一笑,“我当然知道。永典大典是明燕王,即是夺皇位之后的明成祖朱棣,在他的年号永乐元年开始后,派遣翰林学士所编纂出的一部典籍。” “就这样?”项棣扬扬一眉,他以为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些。 “此部典籍收录了宋元以前重要的图书文献,多达七、八千种,内容更是包含了经、史、子、集、释藏、道经、戏剧、工技、农艺等。” “就这样?”谁知,项棣回给她的仍是同样的三个字。 “你到底什么意思?”若他知道的更多,大可直说不是吗?又何必考她。 “对于郑和的史料,和他下西洋的史迹,你又了解多少?” 闻言,筱瑰火速翻起身,从他双腿上跳下,两只眼瞳光加灿灿地看着他。 “郑和原是燕王宅第里的小太监,相传他出生于云南少数民族,由于争战的关系,辗转进入燕王府,后来受到燕王朱棣重用,于是……” 啊的一声,筱瑰没再往不说,仅是盯着项棣看。 项棣与她对视,“对于永乐大典中的工技,你又了解多少?”他又抛出问题。 这一次筱瑰没急着回答,只是沉默地思考着,当脑海中所成形的想法越来越清晰,她的双眼也跟着发亮。 “项棣、项棣,该不会是、该不会是……” 根据史料记载。永典大典是在永乐元年井始编纂的,至于郑和,则是在西元一四〇五年首次下西洋,即是在永乐大典开始编纂后的隔两年,因此,对于下洋这部分,大典内一定会有详细记载。 而郑和前后下西洋七次,不仅担任着宣扬国威的使命,更负责运送使节,而那些使节,极有可能都携带着大批珠宝文物,.而在古代那种没有卫星定位及导航系统,海象不好的情况下,很可能撞船、翻船,那些珠宝文物也因此跟着沉入海底。 这么一想。永典大典其间所隐藏的秘密就不难推测。 “是。”已看出她脑中所想,他给予简单的答桉。 筱瑰迫不及待地问:“是宝藏对吗?” “可以这么说,但也可以不这么说。” |
学巴书馆(xuoba.com) |
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