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巴书馆 > 张恨水 > 人迹板桥霜 | 上页 下页


  一 一层层地向上堆叠

  到过四川的人都能了解蜀道难是怎么回事。纵然你是坐飞机到重庆的,你也能够领略蜀道难的滋味。唯一的例外,只有你由川外坐飞机到成都,到了成都以后,就始终不出那个周围数百里的“川西坝子”。若是住在重庆,你大可以不出市区一步,就会为了走路而皱眉。因为整个重庆市,就要经历重庆人所谓“爬坡”,这坡子,一爬就是二三百级呢。以重庆附近而言,能表现蜀道难一段路程的,要算重庆对岸海棠溪到黄桷垭的那条山路。由扬子江登了岸,立刻就爬坡,抬头看看树木森林的大山峰,高插在半天云里。若是雾季,这山峰永远是被黑雾所笼罩,或者短时间的白云封锁。而黄桷垭就在这山顶下。上山的人脚登着坡子,上了一百级,还有一百级,上了一千级,还有一千级,很少有十丈路的平路,让你喘一口气。不过这石级不是下江人理想的那样崎岖,它始终是七八尺宽的大石板,层层向上堆叠,在这上面发现了我们祖先建筑蜀道的伟大精神。你在坡子下层,仰着头向上看吧,挑担的、背背兜的、抬滑竿的、徒手走路的,也是一层层地向上堆叠。这无论是上山或下山,人在这路上,就是个堆叠的样子。石达开的诗说“万众梯山似病猿”,到了这里,的确就有这么一个情形。不过这仅是说蜀道难,而并不能包括蜀道奇。当走路的人,爬过上称十里下算五里的万级石坡,就到了黄桷垭这个镇市,这就让人大为惊异起来。

  这里不但是平地。穿过了一条老街,这里却有一条马路,而且还停有汽车,乍见的人,没有能理解这个缘故的,这个高山顶上的平原,汽车是由哪里上来的呢?四川的山地,就是这样,山绝不是牵连不断,往往是爬上一层高峰之后,里面不是山,而是像陶渊明说的桃花源。眼前豁然开朗,村屋、水田、树林、沟渠,现出一座大平原。当然平原的那方面,还是一片大山。而翻过那重山,还有这样的平原,那是不成问题的。这些山有许多坝子,也就会有许多支峰与缺口。


学巴书馆(xuoba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