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英文原名 My Country and My
People,是林语堂于1933年至1934年间用英语写成,1935年首先在美国出版发行的一部书。该书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和中国文化。本文本根据1939年版本汉译。较1935年版本主要多了第十章《中日战争之我见》。 书中讲述述了作者眼中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,诸如中国人的性格、思维方式、人生追求,妇女问题,政治社会问题,文学艺术,乃至中国人的最佳生活模式。作者语言朴质流畅,闲话家常般的娓娓道来,具有较强的可读性。 |
|
| 扉言 |
| 赛珍珠序 |
| 自序 |
| 1939年版序 |
| 上卷 背景 |
| 引言 (2) (3) (4) |
| 第一章 中国人 |
| 北方与南方 (2) |
| 退化 |
| 新血统的混入 |
| 文化的稳定性 |
| 年轻的种族 |
| 第二章 中国人的性格 |
| 老成温厚 |
| 遇事忍耐 |
| 消极避世 |
| 超脱老猾 (2) |
| 和平主义 |
| 知足常乐 (2) |
| 幽默滑稽 (2) |
| 因循守旧 |
|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|
| 智力 |
| 女性化 (2) |
| 缺乏科学 |
| 逻辑 |
| 直觉 |
| 想象 |
| 第四章 人生的理想 |
| 中国的人文主义 |
| 宗教 (2) |
| 中庸之道 (2) |
| 道教 (2) |
| 佛教 (2) |
| 下卷 生活 |
| 引言 |
| 第五章 妇女生活 |
| 妇女的从属地位 (2) |
| 家庭与婚姻 (2) |
| 理想的女性 |
| 女子教育 |
| 恋爱与求婚 |
| 妓女与姬妾 (2) |
| 缠足 |
| 妇女解放 |
|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 |
| 社会头脑的缺乏 |
| 家庭制度 |
| 裙带、腐败和礼俗 (2) |
| 特权与平等 |
| 社会等级 |
| 阳性的三位一体 |
| 阴性的三位一体 (2) |
| 乡村制度 |
| “仁政” (2) |
| 第七章 文学生活 |
| 一种区分 |
| 语言与思维 (2) |
| 学术成就 |
| 学府 |
| 散文 |
| 文学与政治 |
| 文学革命 |
| 诗歌 (2) (3) (4) (5) |
| 戏剧 (2) |
| 小说 (2) (3) |
| 西方文学的影响 (2) (3) |
| 第八章 艺术生活 |
| 艺术家 |
| 中国书法 (2) |
| 绘画 (2) (3) (4) |
| 建筑 (2) (3) |
| 第九章 人生的艺术 |
| 人生的乐趣 (2) |
| 住宅与庭园 (2) |
| 饮食 (2) (3) |
| 人生的归宿 |
| 第十章 中日战争之我见 |
| 一个民族的诞生 (2) |
| 旧文化能拯救我们吗 (2) |
| 新民族主义 |
| 酝酿中的风暴 (2) (3) |
| 压力、反压力、爆发 (2) |
| 蒋介石其人其谋 (2) (3) |
| 为什么日本必败 (2) (3) |
| 中国未来的道路 (2) (3) |
| 1935年版《收场语》 |
| 中华民国的真相 (2) |
| 领袖人才的要求 |
| 我们的出路 |
| 附录 |
| 关于《吾国与吾民》 |
| 相关资料 |
| 1939年版旧书插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