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巴书馆 > 刘墉 > 漂泊的人生 | 上页 下页 |
避免我这样过一生 |
|
美国电视上有个感冒药的广告: 妈妈一把鼻涕、一把眼泪地说:“妈妈感冒了!” 大儿子、二儿子、大丫头、二丫头、小毛头、加上老公,全傻了眼地问:“我们怎么办?” 于是感冒药画面插入,母亲吃下去。 哗! 超级妈妈重显神威,全家人乃大欢喜!(旁白:请服用××牌感冒药!) 问题是,这个超级妈妈会得到怎样的回馈?她会受到子女多大的感激?她又是否能够教育出具有独立人格,且知道孝顺的子女? 答案常是令人失望的——不!不!不! 因为她是超级妈妈啊!她本不该生病,也不需要子女照顾!她既然不需要,我们又何必去照顾她呢! 于是许多子女就这样地被呵护、被帮忙思考,成了标准的MAMMT'S-BAB?”! 于是许多母亲就“我这样过一生!”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前面“家庭纪录”的第二、四两项,诚然提供了很好的答案。 愈去爱的人,愈懂得什么叫做爱! 人性有个基本的表现,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,愈懂得去爱,反而是愈去爱的人,愈懂得什么叫做爱!也可以说:愈是奉献给对方,愈会加深地去爱对方! 我们常会发现,年轻父母养的孩子比较不会回馈父母,因为父母都健在,也仍然像是他的朋友一样,他不必去操心,相反地,那些老寡母带大的小孩子,却常比较孝顺。这是为什么? 因为那些孩子未成年时,母亲已经年老,他一方面需要靠母亲养育,一方面又得随时注意母亲的身体,并帮助母亲,否则老母大去,或是重病,孩子就会顿失所依。 那孩子既有忧患意识,母子之间,更是相依为命的!那母亲不是单方面付出,而是在孩子未成年时,便已经获得孩子回馈、关心与照顾。套一句“陈情表”中的句子,那是: “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;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!” 李密的“孝”,不正是这样来的吗? 此外人性又有另一个基本表现,就是“没有失的‘得’,不觉其得之可贵;失而复得之‘得’,愈觉其可珍!” 相信每个作母亲多年的,都经验过,自己离家多时之后返回,所见到的一双双殷切、盼望而欣喜的眼神。 因为只有当“妈妈离家时”,孩子们才能有时间“反省”母亲在家时的“千般好、万般福”,他们由不方便中,感觉到母爱的伟大与可贵,这时候,当母亲付出时,子女便会比较感恩。只是,感不了多久,便又无感了!” |
学巴书馆(xuoba.com) |
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