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		  翁同龢hé(1830—1904),江苏常熟人。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,历任户部侍郎,都察院左都御史,刑部、工部、户部尚书,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,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。翁同龢为光绪师傅,“得遇事进言”,光绪“每事必问同龢”,眷倚尤重。但因力主变法图存,慈禧令光绪下谕将翁开缺回籍。戊戌政变后,又奉朱谕,将翁革职,永不叙用,并“交地方官严加管束”。 翁氏的性向与际遇,志气与才具,责任与权力,兴趣与任务,地位与作风,皆不相侔,种种不平衡的积累,祸己、祸君、祸国。这是时代的悲剧。然而,他是恺悌君子,结局之凄凉,令人酸鼻。本书要为他一抒难言的隐恨委屈。 [2017/12/4]  | 
		![]()  | 
	
| 自序 | |
| 第一章 天子门生 | |
| 由拔贡而状元 | “潘郎伤逝空悲哽” | 
| 父厄于肃顺 | 烽火闲情 | 
| 家仇初起 | 终天之恨 | 
| 叔侄状元 | |
| 第二章 门生天子 | |
| 弘德殿行走 | 兼作太后师 | 
| 是非之地 | 回籍守制 | 
| “圆明园李监督” | 万丈波澜的震撼 | 
| “可怜天子出天花” | |
| 第三章 朴园路线 | |
| “皇帝本生父” | 吉祥花 | 
| 第四章 再为帝师 | |
| 杨乃武案 (2) | 毓庆宫行走 | 
| 衣锦荣归 | 丧明之痛 | 
| 门户渐深 (2) | 长信宫的异闻 | 
| 第五章 依违南北之间 | |
| 吴江相国 | 云南报销案 | 
| 初入军机 | 清议与清流 | 
| 第六章 朝局的大翻覆 | |
| 恭王被黜 | 收拾清流的一条毒计 (2) | 
| “督抚平分半子” | |
| 第七章 常熟门下 | |
| 北衰南兴 | 南通状元 | 
| 闾面 | |
| 第八章 渤海换了昆明湖 | |
| 司农常熟 | 海防经费的用途 (2) | 
| 翁李荣枯 | 李翁矛盾 | 
| 第九章 “盍簪暄枥马” | |
| 赐寿 | |
| 又一怨家张广雅 | 奕劻其人 | 
| 失曾得张 | 赏识奇才张荫桓 | 
| 前世孽缘康有为 (2) | 谬托知己 | 
| 第十章 主战复迫战 | |
| 文学士 | 珍妃 | 
| 寇连材 | 大院君 | 
| 参预韩局 (2) | 袁世凯 | 
| 主战复主和的太后 | |
| 第十一章 黄海熸师 | |
| 翁同龢天津行 | 恭王复起 | 
| 自种祸根 | 宫闱多故 | 
| 第十二章 求和终得和 | |
| 恭王和枢廷 (2) | 李鸿章议和 | 
| 马关之辱 | 联俄之始 | 
| 整肃帝党 (2) | 李鸿章的打手 | 
| 罗剎行 | 罗曼诺夫报告 | 
| 第十三章 回纥马与督亢图 | |
| 胶澳事件 | 对德交涉 | 
| 俄德勾结 (2) | 李鸿章的真面目 | 
| 张荫桓叛翁投李 | |
| 第十四章 穷极思变 | |
| 康有为高谈时局 | 光绪廿四年正月初五 | 
| 英国借款 | 俄国第二次行贿 | 
| 亨利亲王访华 | 尚有人争海舶香 | 
| 第十五章 “独坐看雨” | |
| 烜赫的半个月 | 定国是诏 | 
| “喜极”之后 | 恩怨说荣张 | 
| 大臣之风 | |
| 第十六章 戊戌政变 | |
| 新政 | 张之洞 (2) | 
| 东山再起 (2) | 美梦成空 | 
| 杨崇伊发难 (2) | 袁世凯告密之谜 (2) (3) | 
| “木讷令兄”的故事 | |
| 第十七章 山中岁月 | |
| 编管 | 沈鹏事件 (2) (3) (4) | 
| 删改日记 | 老骥伏枥 (2) | 
| 凄凉到盖棺 | 身涉是非 (2) (3) | 
| 附录一:十疑康有为诗并注 | 附录二:《高阳作品集》自序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