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巴书馆 > 关仁山 > 大雪无乡 >  上一页    下一页


  废塑料运回福镇,一拆集装箱就傻眼了,全是臭味熏天的民用垃圾,往东河坡一卸,捡破烂的就围上来,还翻出不少黄色画报来。陈凤珍让潘老五赶紧派人看管。正是春天的雨季,雨水将垃圾冲散了,污水顺东河流向那片草泊,不久那片春笋般的芦草都枯死了。草场是上了保险的,县保险公司来人查看,是废垃圾里的污水污染的。保险合同没有这一项。草场承包者刘继善等几户农民找潘老五,他们要求索赔。潘老五没好气儿地说,俺这儿有100万的垃圾找谁去赔?除非德国佬赔了俺,俺就赔你们!

  然后潘老五就去给德国拨电话。对方哈喽哈喽叫两声就放了,话务员当即朝潘老五要2000元电话费。哈喽哈喽两千块的话柄就在福镇传开了。陈凤珍要求镇党委对这一事件追究责任。宋书记说咋追究?这十几年经潘老五贷款就有两个亿,谁接手谁来还?陈凤珍哑口无言。潘老五这陈儿真成爷了。退休的公安局副局长老徐给他当保镖,还从镇医院聘请了贴身保健医生。有个头疼脑热的病,银行行长都来看他。那些农民不交村里草场承包费,追着潘老五要钱,拖到了冬天也没个眉目。陈凤珍开始也帮着农民说话,后来听说几户农村中有她三姑家,也就不张嘴了。

  小吴愤愤不平地说,潘老五穷横凭个啥?还不是能欠债。这阵儿黄世仁都给杨白苏叫爷!陈凤珍苦笑说,别这样说,老潘也想把镇里经济搞上去,碰着这样大气候,加上他素质又差,没办法呀!这些天,县里号召各乡镇搞股份制,可谁也不敢动。我想,咱们带个头,摸一套经验出来。不是说,福镇历来出经验嘛!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制公司,就能避免进口废垃圾这样的失误,兴许能把乱哄哄的乡镇经济捋顺过来!小吴颇有疑惑地说,咋个股份制?还不是换汤不换药。

  陈凤珍解释说,各企业吸收股份,搞股份制企业,对于镇总公司,各企业和分公司就是股东。企业和总公司分别成立董事会,大的经济活动要由董事会决定,这样的话,乡镇经济才有可能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。小吴点头说,想法很好,不过,这不等于罢潘老五的权嘛,他不会答应的。陈凤珍说,大势所趋,我们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。小吴说,潘老五反对,宋书记也不会支持的。陈凤珍笑笑说,这是给他一把手脸上添光的事儿,他会转过弯儿来的。

  在乡镇一把手和二把手是有本质区别的,镇里成绩多大。也得记到老宋的帐上。小吴摇头说,那难说,宋书记这人难看透!陈凤珍说,他反对更好,反对咱也干。小吴笑了,心想那样出政绩可能就记陈镇长身上了。经济上不去,搞出一套经验来,她见到宗县长也好有话说。陈凤珍站起身,脸上显出被压抑的兴奋说,这场官司打定啦!镇政府是输是赢,都说明搞股份制的必要性。哪找这材料?小吴,你执笔写写吧!然后她披上军大衣说,小吴,跟我去那几家看看。小吴没吱声就跟陈凤珍走出屋子。

  凤宝拐着身子朝吴镇长摆手说,吴镇长有空来呀,缺医短药的说话。陈凤珍瞪凤宝一眼说哪有咒人吃药的。凤宝嘻嘻地笑,吴镇长不是刚结婚么,俺说的是那种药。陈凤珍说瞧你个没正经的。小吴边笑边往外走。陈凤珍骂归骂,她从心里挺服气这个瘸弟弟。凤宝研制了一种民间补药挺畅销,他姐夫田耕来了就朝他要这药。陈凤珍生得高高壮壮的,而田耕是个戴眼镜的瘦弱书生。他跟陈凤珍头一宿见面还行,过两天就支撑不住嘴里老讲股份制,吃上凤宝的药就再也不讲股份制了,天一落黑就朝凤珍身上乱摸,惹得陈凤珍烦他了。自从她调到福镇来,田耕才不大吃这种药了。

  小吴开那辆旧212来的,是镇里镇厂淘汰下来的旧车。陈凤珍钻进去感觉四处跑风,冷呵呵的。好在他们要去的草上庄离镇子不远,吸袋烟的时辰就到了。这村的地皮儿陈凤珍踩熟了,她三姑在这村,她从小就跑三姑家玩。草场被污染事件,她也跑来几次,为那几家农民办了点实事。她怕因她出庭,这几家农民心里有负担,就来说说。车路过三姑家门口的时候,陈凤珍扭头望了望,看见三姑院里屋里围了好多人。她怕是出啥事了就让小吴下车看看。小吴看回来说三姑正上香算命呢,好多远道来的农民,屋里盛不下在外头等着。陈凤珍半晌无语,叹一声示意小吴快开车。三姑上香算命看病是收钱的,她知道就得管。她在汽车拐弯的时候看到三姑家门楼上插满了灰白的艾叶,三姑管这叫桃符。艾叶在寒风中瑟瑟抖动。她不明白三姑为啥成仙了呢?她不信,可有那么多人信。


学巴书馆(xuoba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