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巴书馆 > 关仁山 > 白纸门 >  上一页    下一页
一〇一


  爹成了赫赫有名的黄大船师,跟爹造船的小柱子随着一天一天长大,手艺也很精到了。大船师的故事遍地走。爹总是谆谆告诫,黄家船同人一样正。爹戴毡帽造船的样子,他永远忘不了。爹的心野着呢,发誓黄家船一定要闯进白令海。那是从先人手里传下来的,过去摆开阵势造船的时候,黄木匠都带着。老人常年束着那条经布条子腰带,带上的红已褪尽,成了黑腻腻布条子,但这是避邪的好物件。在民间习俗中,强调红的作用,于是民俗中就有了一个明目:“偷红”。灰乌乌的毡帽头,风化了似的,仿佛抓一把就要灰散,可老人一直戴着它。他藏上毡帽头,帽檐儿里零零散散地插一溜儿自己卷的喇叭筒烟。烟是土黄色的,烧纸裹的。天热了,老人就将毡帽挂在白茬儿木板上,高高地晃荡着。即使老人去撒尿了,儿子和徒弟们见了毡帽会说:“爹在呢!师傅呢!”于是他们的活儿就细了。在许多个平平常常的黄昏,黄木匠回到村口总是要默立一阵子,像是歇脚,又像是表示点什么。老人头顶洒满霞辉的毡帽头,就引来老老少少村人的敬意。“黄大船师回来啦!”村人叫着,端出蓝色花纹的粗瓷大碗忙不迭地向老人敬酒。

  红腰带和毡帽头都找出来的时候,黄木匠发出哑哑的咳嗽声,激动得心里鼓鼓涌涌,老脸放出豪光来。老人抖抖索索地系上红腰带,又拿鸡毛掸子扫去毡帽上的灰尘,就很庄严地戴在秃顶的头上了,颤颤地颠出耳房。黄木匠直杵杵地站在门口的歪脖子老槐树下,等着回来添坟的儿子们。秋熟的日子很缓。狗叫了两声,钻了。猪又“嗷嗷”嚎起来,漫来一股发酵饲料的酸涩味儿,花母鸡咯咯叫着在老人脚下钴来钴去。日光洒下来,透过被风摇动的树伞,漏一地碎碎的影儿,老人眼迷离了,有点头晕,慢慢扶着满是疖疤的树干,坐下来。来来往往的村人,见黄木匠的样子很想笑一笑,觉得老人挺滑稽挺好玩儿的。

  “黄木匠,又去造船呐?”

  “不,去岛上添坟!”黄木匠很虔诚地说。

  “嘻嘻嘻,这念头天都塌啦,还添坟呢,真好玩儿!”那人晃晃着走了,好像在嘲弄着老人日子的狼狈。

  “呸!狗娘养的!”黄木匠雷公似的一脸怒容。看着老人冷了脸子,来往的村人再也没人搭理他了。这世道,黄木匠觉得连骂句街也累得很。于是,老人闷下来,杀下腰,勾下头,啥也不看啥也不说了。

  黄木匠闭住眼,喘息阵阵发紧,抬起衫袖擦擦眼晴,又怨起两个儿子来:这二杂种不争气,大杂种一门心思想赚大钱。钱都把人逼疯了!

  “爹,你老进屋歇着吧!俺去添坟!”二雄推着车子站在门口。

  黄木匠心凉了半截儿,愣眼问:“看见你哥啦?”

  二雄怨气十足地说:“你老就别指望他啦!俺看他比疙瘩爷还忙。”黄木匠缓缓站起身来,叹一声说;“二雄,带上两把揪,咱们走!”二雄乖乖地去了。他们走到村口,碰见了麦兰子。

  麦兰子从一辆汽车里走下来问:“爹,二雄,你们这是干啥去啊?”

  黄木匠望了望麦兰子,没有来得及张嘴,二雄抢先说:“昨夜祖坟被冲坏了,俺们这是去添坟。”

  “大雄咋没来?”麦兰子问。

  黄木匠叹道:“二雄叫他了,他说忙,忙就忙吧!”

  麦兰子想了想说:“那俺跟你们去!”

  黄木匠心腔一热,连连摆手说:“不用了,你也忙啊!俺爷俩能行。”

  “俺一定得去,就算替大雄尽孝。”麦兰子说。

  黄木匠感动了,眼眶立即红了,泪水往里聚着。老人慢慢把眼闭上,庄重地叮嘱一句;“二雄,走你爷留下的脉线!记住啦?”

  “记住啦。”二雄说。

  黄木匠神神怪怪她唤道:“家脉血脉海脉,脉脉相通——”

  之后,黄木匠不说话了,静听一种声音。

  天不开脸儿,焐雨呢。一连好几天了,雨也不麻溜儿地飘下来,空气粘粘糊糊的,将村里村外的景景物物遮得惨淡丑陋。大雄从城里办事回来的时候,天就黑了。他在厂食堂里吃饭时,厂里同志反映,需要旧钢板的用户几次来电催货,逾期对方按合同罚款,而且公安局和乡派出所的人对偷盗还没查出眉目来。大雄吃不下饭了,怏快的,脸上很愁。查不出来,那些狗日的贼胆子就更壮了。

  大雄悒怔怔地吸了一阵烟,问厂里人:“保硷公司的补偿款项弄好了没有?”厂里人说:“弄好了,就等你见疙瘩爷了。”大雄站起身,脸色跟天气一样晦暗,说:“让保险公司的两位同志跟俺走!”他吃了半截子饭就去村里了。大雄经直走到村里的那棵歪脖子老树下,狠狠地敲起那口生了锈的大钟。他敲得狠重,像铆船钉似的,小村里立时充满了哐哐当当的闹响。两位保险公司的同志不知道,疙瘩爷给村里定了个规矩,一般事情都用“喇叭”,不是极特殊的事儿不能敲钟,钟声一响,村里就出大事了。

  果然,街巷里马上就骚动起来。


学巴书馆(xuoba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